對長期觀察國內汽車市場的人來說,今年五月是一個讓人感到驚喜的月份,除了進口車在受到奢侈稅即將實施的刺激下,高單價進口車爆出大量外;長年在國內汽車市場雄霸盟主寶座的豐田,也在六月份走下銷售冠軍的神壇,由中華汽車取而代之。
事實上,倒不是豐田那麼天怒人怨,而是以台灣這樣一個胃納量小又多元化的市場來看,某一個特定品牌的長年累月雄霸車壇,不管對整體汽車市場銷售環境或是長期的品牌經營、消費者的消費權益等各方面來說,都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唯有不同的車商提升自身產品、銷售、服務,以爭取更好的成績,對國內消費者來說,才是真正的福氣。
分析今年1至5月份的汽車市場可以發現,從今年3月11日的日本東北震災及海嘯開始,以CKD型態為主的台灣汽車產業,便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以汽車類股的股價來看,各汽車股均從3月中旬開始應聲大跌,直到最近才回穩攀升。而從實際的銷售層面來看,由於台灣許多車廠的關鍵零組件都來自日本,諸如變速箱、引擎本體等,也使得國內車廠普遍出現產能不足的問題。
而與國產車相反的則是,進口車在政府拋出奢侈稅的議題後,進口豪華車的銷售成績爆出大量,以BMW、M-Benz為主的豪華車,累計今年1-5月,銷售成績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了64.9%與42%,保時捷這個跑車品牌,更成長將近三倍;在高單價車的帶動下,整體進口車總市場與去年同期相較,則成長了兩成左右。
整體來說,今年前半年的台灣車市,因為奢侈稅與日本震災等兩個重大因素,終於展開了市場的大洗牌。
從國產車市場來看,今年前半年在日本震災的影響下,各家車廠的產能多少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又以裕隆與國瑞兩家車廠受到的影響最大。事實上,這兩家車廠的技術母廠日產與豐田,最主要的成車與零組件產地都在關東到關西之間,實際上受創不算太嚴重,日本豐田早在震災發生後的十天內,也就是3月21日起便恢復了零件的生產供應,當然,整體上下游的零件供應斷鏈與日本聯外航運減少,也是造成零件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實際的銷售方面,台灣豐田總代理和泰汽車雖曾經在3月中旬表示零件供應短期內不成問題,但實際上從銷售數據看來,四月及五月都出現明顯的掛牌數減少,則可以看出零件供應的確造成該公司重大的影響。
事實上,五月份和泰車的銷售數字僅有3,466輛,相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55.4%,而同時間的中華三菱在零件供應無虞的情況下,五月份銷售達4,864輛,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5.5%。零件大多來自歐洲的福特六和,五月份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9.4%;而韓系品牌的現代汽車,更成長高達124.8%,成為這一波事件中最大的得利者。
依現行國內市場銷售狀況來看,Nissan Tiida、Livina與Mitsubishi Colt Plus、Lancer車系成功的分食了原屬於Toyota Yaris、Altis乃至部份Camry的市場大餅,對1.6升到2.0升之間這個最大的層級市場來說,毋寧是個令人開心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在零件供應無虞的情況下,現代旗下的幾個車系,包括Matrix、ix35、i30、Santa Fe等,都有著極為優異的銷售成績,現代總代理南陽實業以合理的新車售價與相對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內涵,吸引了為數不少的消費者。
這顯示,台灣消費者並不是擁有高品牌忠誠度的族群,在條件合理的情況下,消費者是願意接受非「市場主流」的產品,換言之,近年來所謂的豐田一枝獨秀,並不是那麼牢不可破的。換句話說,只要各車廠能夠提供優異的產品、服務,再配合既有車主的口碑,所有的車廠都有機會成為市場冠軍。
對車廠來說,現今最重要的任務,除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搶攻市場份額外,更應該密切的企劃未來的產品,並且在現有車主的服務上,投入更大的心力,結合製造廠、總代理以及經銷商的力量,才能夠在永續經營的前提下,在早已邁入成熟期的汽車市場中,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至於在進口車方面,受到奢侈稅於6月開徵的影響,5月份包括BMW、M-Benz等豪華品牌都交出令人驚豔的成績,以品牌別銷售排行來看,這兩個品牌令人驚訝的站上了單月銷售第六與第七的寶座,在奢侈稅實施前夕,硬生生的擠下了Mazda與Luxgen,成就近年來國內車壇僅見的獨特景況。
事實上,除了豪華品牌大幅成長外,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不管是終端價格或是到岸價格都不會超過奢侈稅課徵門檻的品牌與車種。包括了太古代理的Volkswagen、Skoda、國際富豪代理的Volvo等品牌,都在今年國內市場上,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其中,福斯除在今年引進多款全新車種銷售,以新車效應刺激市場,另外福斯也有機http://www.blogger.com/img/blank.gif會在未來導入國產,現今的熱銷,在某種程度上對於未來的國產車銷售也將有著相當的助益,值得進一步的觀察。
時序邁入2011年,台灣汽車總市場終於成功的擺脫2008年金融海嘯的陰影,走進穩步成長期,在這個時候,不管是國產車也好、進口車也罷,都出現了市場份額重新分配的端倪,對台灣的汽車消費者來說,這樣的重新分配,將促使汽車業者們更進一步的提升產品競爭力與服務多元化的效果。換言之,消費大眾將更可以期待未來台灣車市的變化,並慎選最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與車廠。
(本文見刊於汽車周刊第13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