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你,真的會開車嗎?

注重日常保養 謹記三不原則 能救命



有駕照、敢上路就叫做會開車嗎?有多少人能夠拍胸保證自己在發生意外事故的當下,能夠做出最適切的反應?又有多少人有著上路前檢查車況的習慣?

最近發生了陸客團遊覽車的交通意外,拜行車記錄器的普及所賜,吾人能夠還原事件發生當事的狀況。依事故鑑定,這部遊覽車是因為突然發生爆胎,導致車輛失控而翻覆。雖然這麼說很不禮貌,但我們可以看出來,駕駛人在事件發生當下的反應,也是肇事的主因。

在此,筆者無意指稱這是誰的過失,事實上,在台灣,幾乎完全沒有任何常設的管道與機構,能夠學習到較為進階的駕駛技巧,也幾乎人人都以為只要有駕照、敢上路,就叫做會開車。

事實上,擁有駕照,頂多只代表著擁有開車上路的資格,但並不代表著有應付路上各種突發狀況的能力。在台灣,用路人更應該學習的,則是「防禦性駕駛」以及後續的突發狀況應變駕駛。

所謂的防禦性駕駛(Defensive driving),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主動的措取各種措施,來避免任何可能發生危險,導致交通意外事故的駕駛方式。關於這個部分,國內的ARTC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撰有一分「防禦駕駛教戰手冊」,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網路下載回來看。

然而,更應該學習的,是駕駛人在遇到意外狀況發生時,是否能夠做出最適切的反應。

舉例來說,在突然發生前輪爆胎時,由於轉向輪失去大部分的抓地力,駕駛人是否能夠順應著車輛突然改變的特性,將車輛移至安全的位置,進行故障排除或等待救援?又或者,因應著開著的是前驅車或後驅車,在發生轉向不足或者是轉向過度的情況下,透過車輛重心的轉移,「救」回瀕臨失控的車輛,以期能夠平安回家?

人人都會說,「車開得太快,也是要七天才能到家」,然而,在實務上,如果不能學會緊急應變,大家都有「七天才能回家」的風險。或許會有人覺得,這種「高級」的駕駛技術,只有賽車手才需要去學,在日常生活裡,根本就沒有實用性。

其實大謬不然,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相信很多人都有緊急煞車的經驗,也相信有不少人看過路上有車子因為緊急煞車而失控的情況。然而,有多少人會去思考,為什麼緊急煞車會失控?

其實很簡單,會失控的原因在於:「後輪跑得比前輪快」。當駕駛人緊急煞車時,受到物理特性的影響,車子的重心會前移,因此煞車在設計時,力道的分配大致是七比三,也就是大多數的煞車力道是在前輪。此時,如果前輪與車體的指向都是正前方,那麼通常不會有太多問題。但假設此時,駕駛人正好在換車道,使得車體的指向並不是正前方,而是稍有偏轉,那麼,依照物理特性,車尾就有可能會跑得比前輪快,導致車尾的遊移。

這個時候,如果駕駛人放開煞車、穩定加速,並同時將方向盤穩定地指向正確前進方向,那麼,一切都會回復正常。怕就怕駕駛人嚇了一跳,忙著亂轉方向盤,又將煞車踩死,那麼才會因為車輛重心偏轉,以及輪胎失去抓地力,導致發生車輛失控、打滑等狀況。

因此,還能夠說緊急狀況時的應變不重要嗎?

另外,很多汽車專業媒體都會苦勸駕駛人在開車上路前,要做好行車前的檢查工作。內容不外乎是五油三水,以及輪胎的胎壓等部分。但大多數人都不會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事,往往出門時,一屁股坐進車裡就上路了。

其實,就算出門再趕,駕駛人也最好先檢查一下車上的一些指標性項目,包括引擎的機油量、副水箱的水位,以及輪胎的胎壓。以最近這陣子來說,每天的氣溫往往高達攝氏3738度,由於空氣有著熱漲冷縮的特性,在大熱天裡,胎壓往往會飆高,如果平常沒有注意胎壓,胎壓太高時,往往只要經過稍微顛簸的路面,就有可能發生輪胎爆胎的狀況。

以一般常見的前置引擎前輪傳動的車輛來說,假設爆胎的是後輪,那麼問題可能還不太大,駕駛人只要鎮定一點,不要緊急煞車,那麼,往往可以將車子移動到安全的地方。但如果是高速行駛時前輪爆胎,就很容易如最近發生的陸客團遊覽車般,因為車輛動態的突然改變,發生交通意外事故。

其實,在這個時候,駕駛人只要謹記不慌張、不亂扯方向盤,以及不急踩油門、煞車等三不原則,順應著車輛改變後的動態特性,修正車體的移動方向,再將車輛向外側車道移動,最後停在安全的路邊,就可以進行故障排除或是等待救援了。

總之,平常多注意車子的各種狀況,在發生意外事故時謹記三不原則,再加上有空時在心裡模擬一些可能發生的意外狀況劇本,即使發生了意外,也可以確保自己、車上乘客,以及其他用路人的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