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顯示具有 太子汽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太子汽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太子劣行另一章

最近太子汽車真的紅了,只不過紅的不是因為車子熱銷,而是積欠旗下800餘名員工長達九個月的薪資。眾所週知,太子汽車長期與日本鈴木技術合作,近幾年來才另外成立「勝榮汽車」製造並銷售大陸的奇瑞汽車,但雷聲震天價響,卻下不到三滴雨的行徑,卻讓很多人感到迷惑。殊不知,這正是太子集團另一樁劣行的最好見證。

2008年,太子集團爆發了萬泰銀行掏空案,事實上,2007年太子集團便傳出財務上有問題,尋求國內如裕隆汽車等企業的奧援。其間原因,以2009年台北地院起訴許氏父子的理由一言以蔽之,就是太子集團的主其事者,企圖利用萬泰銀行這個集團內的提款機,不斷的套出利益以中飽私囊。

實際上,則可以合理的推測,萬泰商銀在挑起了震驚社會的雙卡風暴後,由於逾放比過高,財務,尤其是現金的流量與週轉上出現了重大的問題,才讓許氏父子不顧一切的利用旗下的各企業,包括了身為上市公司的太子汽車、萬泰銀行子公司萬榮行銷、永美汽車等關係企業,透過虛偽交易、購買商業本票違法放貸、出售不良債權等手法,套取不當利得。

然而,勝榮汽車公開的時間為2009年,當時為了要撇清與太子集團許家的關係,找了老臣連豐富擔任董事長,並邀請曾任職於福特六和等公司的連佩斌擔任總經理一職。然而,若有人最近透過經濟部商業司的公開資料查詢這家公司,則可以發現,不知何時,這家公司的董事長變成了許勝發,股份有限公司應揭示的經理人一欄也是空白的,以其最後登記變更的時間來看,最晚在民國99年11月以前,這家公司便已然偷偷代換掉了當初宣稱的經營團隊。事後看來,這兩位重要幹部也只是被利用當成棋子,扮黑臉背黑鍋罷了。

那麼,既然2007年便已經爆發財務危機,那麼為什麼2009年太子集團還能夠取得奇瑞汽車的授權與技術合作?這就要回頭談到2009年展開的ECFA談判了。

在2009年展開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談判中,有一項重點就是汽車成車的開放。對台灣汽車產業來說,如果汽車成車能夠透過ECFA的早收清單免關稅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則台灣的汽車產業將可望在市場胃納量大增的前提下,得到大幅度的發展與進步。

但畢竟ECFA是兩個經濟實體的合作協議,台灣方面希望能夠藉此大幅發展的基礎上,大陸方面也希望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處。於是,在一種無法形諸文字的「默契」下,兩岸政府默默的推動了汽車業的「互通有無」,這包括了台灣自主品牌納智捷的大陸設廠、銷售,以及奇瑞、吉利等大陸自主品牌的來台銷售。

如果將這件事情加上太子集團執行長許顯榮擁有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的身份來看,那麼太子集團會這麼輕易取得奇瑞的信任,並在台灣展開技術合作與授權生產一事,就並不那麼令人感到奇怪了。

2009年,連佩斌在回答國內媒體提問時,表示勝榮汽車與太子汽車兩家公司在「法律上」是完全獨立的,同時對資金來源一事,也僅透露資金多來自海外投資,而募資過程也十分順利,預計將投入150億元新台幣發展汽車事業。

從結果來反推,2009年勝榮汽車宣布進入台灣市場,但到2010年5月,第一款車型Apola才正式上市。在中間近一年半的時間裡,勝榮汽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般來說,國內車廠在導入一款新產品到實際上市的時程約在半年左右,就算重新布建生產線,也僅需不到一年的時間(台灣本田2002年2月底成立,2002年中才購入原大慶汽車廠房,2003年1月發表第一款車型)。

合理的推斷,太子集團在取得奇瑞的授權與技術合作後,初期基本上並不打算在最短時間裡推出新車,一方面固然是想要等著兩岸確切簽署了ECFA後,藉由這股東風橫掃市場,並回銷中國賺取人民幣。另一方面,也未嘗沒有「待價而沽」的打算。

這裡所說的待價而沽,一方面是視國內有沒有其他業者打算分一杯羹,太子集團便可以將其吊高來賣,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借奇瑞的投入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2010年6月底正式簽署的ECFA,卻在大陸發改委的強力干預之下,汽車成車直接抽離了ECFA的早收清單裡,僅留下汽車零組件而已。據瞭解,是因為發改委早已為大陸汽車業產銷失衡一事傷透腦筋,如果汽車成車列入ECFA早收清單,則將可能成為大陸汽車產業的一大後門,於是直接透過商貿部抽離了汽車成車這個選項。

這樣的結果,對於滿心期待ECFA的太子集團來說,不啻猶如晴天霹靂。為什麼呢?市場傳言,2009年底勝榮汽車向旗下的經銷商收取高額的「保證金」,除做為第一批車輛的啟動資金外,還於2010年4月大舉邀請國內媒體前往北京車展與安徽奇瑞汽車參訪,當時還揚言要與江淮汽車合作,在台導入的中型與大型商用車。

而這一切,隨著汽車成車從ECFA早收清單中抽離,都成了泡影。

其實,奇瑞也不是笨蛋,早在2009年兩岸舉行第一次汽車業搭橋會時,勝榮汽車便大談奇瑞設計與開發中心將來台設據點的說法,其時奇瑞方面的代表便在一旁不置可否,可以清楚的看出奇瑞對這個所謂的合作伙伴,仍然有著一定程度的疑慮。即便2010年4月,勝榮宣布將與江淮汽車合作,江淮副總經理佘才榮在話中也直指,這樣的合作要端視ECFA實施後的局勢變化,再進行調整。

換句話說,太子集團希望透過勝榮汽車進行兩岸汽車產業的合作,從頭到尾就幾乎是一場騙局,受害者包括了與其合作的連豐富、連佩斌、莫名其妙被收了一大筆錢的經銷商們、大陸的奇瑞汽車、江淮汽車,而最慘的,則莫過於勝榮汽車的員工,與台中大肚廠及全省經銷商下屬的員工們,因為他們幾乎通通都拿不到該拿的薪水。

現在看來,太子集團除了現在面對的討薪風波外,恐怕還得面對經銷商向其追討保證金以及後續的背信罪等官司。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太子罷工始末

最近國內產業界有件大事,自新勞動三法實施後,國內第一次的罷工事件出現了,但很不幸的,這第一次罷工,就出現在曾經汽車業股票上市公司太子汽車的員工身上,目的為的是追討積欠長達八個月的薪資。

其實,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太子汽車的問題很早以前就一直存在,原隸屬於太子集團的萬泰銀行,只不過是壓斷駱駝脊背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暫且不談遠因部份,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日前參與罷工的,包括太子汽車旗下共八百餘名員工,積欠的薪資總計約2億3千萬元台幣,積欠的時間長達九個月。

在日前的罷工行動中,太子汽車副總經理李欽財表示,該公司已提供工會充足的擔保品,同時緊急籌措現金,只要現金到位就可立即發放。另外,他也指出太子汽車絕對有誠意解決問題,希望員工支持公司永續經營的決心,也請工會諒解與共體時艱。

但事實真像李欽財所說的這麼簡單?其實,六月份太子汽車的員工就已經集結抗議過一次,原因很簡單,太子汽車的員工從去年開始,薪資就只能領到支票,而且是3個月後的支票,更可惡的是,今年6月份,這樣的支票還會跳票。而薪資發放不正常,更早在民國97年11月便已經開始,此時正是萬泰商銀爆發財務危機的時間點。

就算李欽財所說的都是真的,那麼,在罷工抗議當天,太子汽車董座許勝發與執行長許顯榮父子,一度邀請工會成員對話,但卻又以「不接受媒體採訪」為由,拖延對話時間。致使工會成員在枯等40分鐘後,仍未能與許氏父子見到面,憤而離席。

如果太子汽車真如李欽財所說,有心解決欠薪的問題,那麼,勞資雙方在10月5日簽下的協議,就不會在短短兩天內就顛覆原有的承諾。這項協議的內容包括了:從今年10月7日起至今年11月18日分5次償還欠款,共1.7億元、今年9月至11月9000萬元薪資,其中4500萬元在今年12月12日給付,餘數4500萬元在30日給付、從12月開始員工薪資在次月10日正常發放。另外,針對上述前2項協議,資方另外提供台中市西屯區一筆土地供勞方以第3順位設定抵押3.5億元作為擔保。

太子汽車工會表示,希望資方拿出企業良心及誠意,出面並且拿出具體的做法,解決積欠員工薪資的問題,該工會想要共創勞資雙贏,但絕不是現在的單向付出無薪工作。

那麼,倒底太子汽車真的只因為萬泰商銀的虧損拖累,才導致經營上的困難嗎?事實上,對長期關心汽車產業的人士來說,太子汽車原本的經營模式就相當奇怪,不太符合一般汽車產業的常理。

眾所週知,太子汽車與日本鈴木是長期合作的伙伴關係,該公司不僅是鈴木在台的組裝廠,同時也是鈴木的經銷商,換句話說,太子汽車自日本鈴木手上購得關鍵零組件,在組裝成車後,先是賣給總代理金鈴汽車,金鈴汽車再將車子轉手賣給旗下的經銷商。

照理來說,屬於製造廠的部份,理應是擁有穩定的營業收入,而屬於經銷商的部份,則是會擁有豐富的現金流量。另外,太子汽車還與日本鈴木合資成立總代理金鈴汽車;意思是,太子汽車從上游到下游,統統都要賺。但在市場上,太子汽車所製造的車輛品質以及經銷商的服務品質,卻幾乎鮮少獲得公正機構與市場的肯定。

但從2009年開始,日本鈴木就再也不願賣關鍵零組件給太子汽車了,原因無他,太子汽車根本付不出錢給鈴木。事實上,在此之前,太子汽車的土城工廠早就自然停工,因為直接押給銀行團抵債,生產只靠向台塑租用台中大肚廠的生產線。而太子汽車做為金鈴汽車經銷商的部份,也因為沒有錢支付車款與零件,金鈴也乾脆不賣車給太子。換句話說,太子汽車完全處於停業狀態。

在鈴木幾乎放棄這個合作伙伴後,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常委的許氏父子,在兩岸針對汽車業的談判中,獲悉大陸的奇瑞有意來台銷售,以換取台灣的納智捷等自主品牌能夠順利登陸。於是另外成立勝榮汽車,代工生產奇瑞汽車希望能夠藉由奇瑞的平價策略,取代鈴木技術母廠的地位。

然而,頻頻對國內媒體放話,說要進行大規模兩岸合作的勝榮,卻是光打雷不下雨,新車上市連發表會都沒錢開,更遑論所謂的兩岸合作。有國內汽車業界人士指出,其實勝榮只不過是太子集團企圖「綁樁」的一種手法而已,一旦有國內業者看好奇瑞在台發展,或是政府開放陸資投資車廠,則太子就可以堂而皇之出清手上的負債和資源。

換句話說,太子集團之所以會淪落到如今的地步,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該集團的不務正業,甚至是專走偏鋒。這與主其事者的許家,脫不了關係。今年6月,許顯榮女兒Dorothy與夏姿創辦人王陳彩霞之子王子瑋在君悅飯店舉行婚禮,席開62桌,其婚禮與相關的出手都相當豪奢,完全看不出其所經營的太子汽車積欠上億元的薪資。

由此看來,若說一句許家有刻意「擺爛」的嫌疑,應該也不算過份。許氏父子遭起訴萬泰商銀掏空案的結果還沒出爐,許顯榮2010年也再度連任國民黨中常委,要說許家沒有能力維持太子汽車的正常運作,應該不會有人相信。

然而,站在「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對公司的責任也有限的立場上,或許單純從法律面、制度面,還真的不能拿他們怎麼樣。但台灣的汽車業出了這麼一檔事,無論如何都是台灣之恥。

我們衷心的期盼,太子汽車工會主導的這次罷工能夠得到最好的結果,讓每個太子汽車的員工及其家屬,都能夠獲得屬於自己付出勞務應得的報酬,並且能夠重新站起來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