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車價漲 油價漲 就是薪水不漲 車商油商紛調售價 日子怎麼過下去

最近國內消費者應該都有同樣的想法,隨著中油、台塑連番調整油價,包括本田、豐田、納智捷、福特、馬自達等車廠,也紛紛宣布調漲旗下車款的售價。這年頭,看起來唯一不漲的,大概只有自己的薪水而已了。

車廠為什麼要漲價?在檯面上,各家車廠漲價的原因千奇百怪,不管是日圓升值、歐債肆虐、敘利亞內戰、零組件漲價,都足以讓車廠宣布調漲售價。奇怪的是,日圓升值會回貶、歐債總有一天會解決、敘利亞打夠了就不打了;但車價卻從來沒有回跌過。如果照各家車廠漲價的理由來看,那麼地球大概很早以前就毁滅了;然而,在車廠千奇百怪的漲價理由裡,卻獨獨沒有一條,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消費者:老子就是要再扒你一層皮」!

這話說來很粗魯,但如果排除一些亂七八糟的說詞,其實這個原因或許才是最真實的理由。

別的不說,我們就拿原物料的價格上揚這檔子事來看,2005年,由於鐵礦砂價格節節高升,使得全球鋼價都隨之水漲船高,依倫敦金屬交換中心LME)的歷史資料來看,近七年來,鋼價最高的時間點在2006年到2007年左右,當時一度衝上4500美元/公噸左右,在這個時間點上,大量使用鋼材的汽車業者似乎理所當然應該漲價。但,實際上,隨著鋼價近兩年來回跌到每公噸2,000美元左右,全球各家車廠也從來沒因此調降車價。

當然,鋼材並不是汽車唯一的原料,只不過正所謂:由微知著,車廠老是用原物料價格上揚這個理由來漲價,漲了價之後就假裝忘記這件事,等到下回原物料再漲價的時候,再狠狠的扒消費者一層皮,似乎也可以得到驗證。

在此同時,我們再來看看匯率波動的因素,以台灣車廠的技術母廠大致都是日系車廠的情況,就先拿台幣兌日圓匯率來看,由最近五年的日圓匯率來看,可以發現日圓匯率大概是從2008年中開始升值,最高曾升值到近0.4左右,而實際上,日圓匯率自2009年初到現在,大致都在0.340.38這個範疇波動,即使去年下半年一度上衝,但在截稿日當天,日圓兌台幣的匯率降到近七個月以來的新低記錄:0.36719日圓兌1元台幣。

事實上,各家車廠明明知道自己會有許多與技術母廠採購的機會,早就在公司裡養著一票外幣採購,與技術母廠簽訂的採購契約裡,也通常會先把匯率設定在一個相對比較有利的範疇裡。以2009年至今日圓波動的範圍,要說車廠因此有多嚴重的匯兌損失,難道說的通嗎?

至於油價就更有趣了,眾所皆知,台灣的油價在201011月突破30元大關後,基本上就沒降下來過。而依經濟部能源局提供的資料來看,國內油價的低點大致是在2008年底到20091月左右。而以同期的杜拜油價來看,201011月的油價大致在每桶80美元左右,當時台灣的95無鉛汽油售價每公升為29.9431.3元。而以截稿當日的杜拜油價來看,每桶價格是120.22美元,而95無鉛汽油的售價則為31.9元。

這個數據的意思其實很清楚,台灣中油的原油供應大致來自中東地區,因此,當杜拜原油每桶賣80美元的時候,中油就將油價漲到31.3元,而現今原油每桶120美元的時候,中油也只不過才將油價調至31.9元。若要說中油不賺錢,只要是台灣人都不會相信,去年還領4.6個月年終獎金的中油會不賺錢。別的不說,單是在零售價跟的緊緊的台塑石化,截至去年第三季的每股淨利還有4元以上。

在這樣的狀況下,要說車廠和油商不賺錢,騙誰啊?

隨著新車價格不斷攀升,最近國內發表的小型車,新車售價都突破或接近新台幣60萬元。想到也只不過是十餘年前,台灣汽車市場上還有新車售價不到40萬元的車子可以選擇。台灣的消費者們難道不會覺得不爽嗎?

眾所週知,台灣與汽車相關的稅負很重,使得台灣的車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但實際上,真正讓台灣消費者買不起車子的,並不是動不動就收十幾二十幾趴貨物稅加營業稅的政府,而是各家車廠啊!

當然,或許會有業者跳出來指正,說在這廿年之間,汽車工藝是如何的進步又如何的發展。但,捫心自問,與廿年前的小型車相較,各家車廠在製造新車的成本上,比之現在有差多少嗎?沒錯,汽車的結構在不斷的改進、車身剛性也不斷的加強,而消費者對於車上配備的需求也在逐年提升。但是,單純就生產車輛的成本來說,每部車子的生產成本有上升超過20%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新車售價成長超過50%的同時,台灣的企業主們麾下的員工薪水可曾上漲超過十個百分點?

姑且不談國民所得的問題,就單純來看年輕人起薪的問題。最近台灣大學生起薪普偏在新台幣2.2萬元左右,相較於廿年前,這樣的起薪是增加?還是減少?假設是增加,那麼增加的幅度又是否趕得上整體台灣經濟成長的幅度?

如果在這麼簡單的統計數據比較之下,不管台灣的政府或是企業主們,還不知道台灣的貧富差距加大從何而來,就不得不令人懷疑這個政府以及這個社會體制存在的必要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