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進口車商如何自處 原廠虎視眈眈 只好向下紮根


最近國內車壇上可以發現,進口車商在歷經兩年的高度成長後,今年開始,有把車子越賣越便宜的趨勢,然而,這不單純僅是國產車商的危機,同時也成為國內進口車商的問題所在。

最近和車線的記者在閒談的過程中,難免會聊到最近國內各家進口車商在引進新車時,似乎新車價格都有「向下紮根」的趨勢。最初大家都還沒有意識到太多問題,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進口車商將矛頭對準入門級距的車款時,才令人驚覺,原來進口車在經過了兩年的高度成長後,似乎也有著更大的野心,同時,總代理似乎也開始意識到某些特殊狀況了。

單純從銷售數字來看,2011年國內汽車總市場較前年成長15.5%,但進口車的成長率卻高達29.7%,這說明了進口車在國內汽車總市場裡所佔的份額有著越來越大的趨勢。對於進口車商來說,理所當然是值得慶賀的事情。然而,隨著豐田引進了售價低於百萬元台幣的Prius C、台灣賓士發表了價格向國產頂級車挑戰的B Class後,不禁令人想到,進口車商的野心真的這麼大嗎?

從市場觀察的角度來看,這個答案要分成不同的方向來看,首先是在台灣有分公司的廠商,包括了台灣賓士、台灣奧迪等,這些業者在台灣都是以分公司的型態負責旗下品牌的引進、銷售與售後服務。這些車商的積極主動,在某種層面上可以視為是原廠對於台灣這個市場的重視。

其中,台灣賓士畢竟是新官上任,想要在短時間內交出漂亮成績單的想法,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因此,引進低價位車款,倒不見得是要「欺負」國產車,相信更多的因素在於希望能在述職的時候,能夠有著優異的成績。

只不過,近兩年來進口車市場,尤其是豪華進口車的高度成長,難道還不足以使其應付原廠對於銷售成績的要求嗎?回過頭來看,就算現今可以用過去的豪華車形象吃掉平價入門車的市場,但對於其原本的品牌形象難道沒有任何負面影響?

或許不少人看到了Volvo在台灣成功的以合理的低價位,在入門級的豪華房車市場上大有斬獲的例子。只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以前的Volvo是足以與雙B相抗衡的高端豪華品牌,而現今它雖說仍然被視為是豪華車款,但是,品牌形象已然不像二十年前那個樣子了。

至於同樣賣平價油電車的豐田,倒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畢竟豐田在台灣原本就是以平價車款起家,提供了平價油電車款,頂多只是影響既有的國產車而已,只要總代理能夠明確的將市場定位做好,未嘗不是「把餅做大」的好方法。

至於在台灣是以總代理角色出現的車廠,在這個時間點上就顯得比較尷尬了。

據瞭解,國內某家重量級進口車業者,最近公司盛傳母廠有意收回代理權,雖說這家業者近年來都交出了相當漂亮的成績單,但仍不敵母廠的意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該公司私下也正進行一連串的評估,進行沙盤推演,如果、萬一、不幸、果然丟了最重要的品牌代理權,後續應該如何因應。

然而,在多方考量下,該公司面臨最大的麻煩是,現今全球已然沒有值得拿到的品牌代理權。要不是銷售成績可能不符經濟規模與成本效益,再要不然就是已經被其他國內業者搶走。

事實上,這樣的窘境同樣發生在國內的其他進口車代理商身上。簡單的說,如果車子賣不好,姑且不說會被原廠訐譙到翻過去,其與原廠進行次年新車價格談判時,也會因為進口的數量較少,而遭原廠開出較高的價格。甚至也可能因為經營狀況不好,慘遭國外原廠開除代理權。

那麼,如果車子賣的好又如何?說實在話,車子賣的好更慘,只要原廠在亞太地區有總部,或是對於亞洲市場有所涉獵,就會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感嘆。言下之意就是,眼看代理商在台灣賺錢賺很大,原廠也未必不會有「換我自己做做看」的想法。代理商的代理權可能丟的更快。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國內進口車商又該如何自處?其實大概只剩一條路,就是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內,盡量多搶點錢比較重要。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國內部份進口車商的人事有所異動,在某種程度上,這類特定的專業經理人以及車商自主性的一種交互作用,與代理權的更迭雖未必相關,但從經營層面上,可以視為是經理人與企業主在因應這類問題上的結果。

在可見的未來,台灣會不會多出幾個被公認早已做死掉的汽車品牌?很有可能。而會不會有新的原廠分公司在台灣成立?也很有可能。不過,唯一可以慶幸的是,會不會有新的國產車廠在台灣成立?這點倒看不出來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