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車迷對台北車展一向有很深重的怨念,總覺得國內的車展老是三多二少加一高:「人多、妹(Showgirl)多、業務多、概念車少、性能車少、票價高。」但換個角度來說,大家有沒想過「車展」這碼子事兒,到底是幹嘛用的?
目前世界上有五大公認的國際性車展,包括了底特律車展、日內瓦車展、法蘭克福車展、巴黎車展以及東京車展。其中,最早的是德國法蘭克福車展,早在西元1897年會舉辦第一屆,其次是1899年的底特律車展。
實力展現 公告周知
如果花點時間去研究這幾個車展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可以發現,這幾個車展與汽車產業與科技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舉例來說,每年三月的日內瓦車展,1905年第一次展出時,便展出汽車工業史上主要的內燃機與外燃機,此後也逐漸成為各大車廠公開最重要汽車科技的場域。
另一方面,車展也與主辦國的汽車工業發展水準有著密切的關係,不管是法蘭克福車展所在的德國、底特律車展所在的美國、巴黎車展所在的法國、東京車展所在的日本,都是當今世上屈指可數的汽車工業大國。
但話說回來,車展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裡呢?
仔細回想起來,車展的目的總在於塑造一個場域,讓不同的廠家能夠在這個場域裡發表最新的成車、最新的科技、最新的趨勢。然後透過大眾媒體的集中報導,讓更多的消費者、汽車業界能夠廣為知悉。在這個角度上,車展之於汽車業,就像CES消費電子展之於消費電子產品、MWC行動通訊展之於行動通訊科技一樣。從行銷的角度來看,國際五大車展可以視為是汽車業界集中的「成果發表會」。
時代變遷 市場縮影
而且從近30年各大車展的內容看來,可以發覺,隨著時代進步,汽車零組件占車展的比例愈來愈高,這當然與汽車產業大量採用集成化、模組化的零組件有著密切關係。另外,隨著美國三大車廠的式微,底特律車展在國際上的地位也逐漸降低,反而中國大陸的上海車展、北京車展,逐漸受到重視;這當然與國際汽車市場的競合有著密切關聯。
那麼,當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台灣這麼一個只有「汽車產業」,沒有「汽車工業」的市場環境,車展淪為「集中的汽車賣場」,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更何況,再換個角度想,對於國內想要買車消費者來說,有多少機會可以讓消費大眾能夠一次把想看的車子看光光?大概也只剩車展了。
至於車展人潮為什麼都集中在showgirl出現的時間?施主,這個問題要問你自己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