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Volvo的中國化之路

去年初,中國大陸車廠吉利汽車向福特汽車出資18億美金,購併了瑞典車廠Volvo,一時間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話題,相形之下,北京汽車只買了部份Saab的技術資源,就顯得小家子氣許多。然而,在雙方合併一年之後,又該怎麼來看待這樁異國聯姻?

平心而論,在一年過後的今天來看這樁異國聯姻,如同一年前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所說:「吉利還是吉利,Volvo還是Volvo」,雙方面都保持著相當獨立的態勢,甚至Volvo還持續與長安汽車合作在大陸生產S60。相形之下,李書福當初的決定,似乎並沒有為吉利汽車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相反的,北京汽車在2009年買下Saab的部份技術與資產後,反而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中,推出了以Saab 9-3為基礎的T60概念車。



事實上,如果從長期發展汽車工業的角度來看,李書福的做法才是具有前瞻性的。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亞洲社會並不缺乏以技術合作開始,發展自主汽車工業的機會,諸如當年的現代就曾為福特代工、並與日本的三菱汽車技術合作;而馬來西亞的普騰汽車,也是透過與三菱的技術合作,發展一系列的車款。就連台灣第一款自主汽車飛羚101,也用上了日產Stanza快得利的底盤;台朔汽車更乾脆的向韓國大宇買斷了Magnus與Matiz的製造權,用以發展自己的自主汽車工業。

然而,這些例子之中,除了現代汽車的鄭周永在1980年代,受全球經濟衰退等外在因素影響,而下定決心走向自主開發的路之外,其他的車廠要不是抱殘守缺的等待,再要不然就是乾脆放棄了自主汽車工業的道路。

換句話說,從汽車工業的發展歷史來看,單純想透過技術合作的方式發展自主汽車工業,無異於緣木求魚,原因很簡單,技術母廠通常不會那麼好心的告訴發展中的車廠,他們到底是怎麼開發車輛的,尤其是底盤、引擎、變速箱甚至是安全結構等。換句話說,就算後發品牌得到了所有的藍圖與技術,想要倒推回開發過程,也往往是徒費心力。

但透過購併一家成熟的車廠,中國車廠卻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這家車廠的研究、開發以及設計、行銷等資源,並且利用該車廠的經驗,為自身的發展尋求最短的道路。至於產品本身的改進與共用,更是不在話下。相形之下,單純只尋求技術合作,就夢想自己可以變出新車來,就顯得太傻太天真了些。

事實上,透過購併其他車廠來擴大自身的車廠,在世界上早就履見不鮮,從美國的通用汽車在1908年成立後,除原本自有的Buick開始,便陸續購併多家汽車公司以擴大自身影響力。後來比較為人所知的是,通用為進軍歐洲汽車市場,先後購併了德國的Opel與瑞典的Saab等車廠,以取得歐洲的通路與符合歐洲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通用也曾先後持股Suzuki、Daewoo等車廠,企圖以此為跳板,進軍亞洲市場。

福特在上世紀80年代,也同樣熱衷於購併這件事情,除原本自身的Ford、Lincoln、Mercury外,一方面持股Mazda,另一方面也在歐洲購併了Jaguar、Land Rover、Aston Martin、Volvo等車廠,其中,Mazda的購併可以視為是福特進軍亞洲市場的布局,而歐洲的幾個品牌,則是為福特集團延長了產品線,企圖在平價車到高級車,都能夠提供消費者更完整的選擇。

事實上,汽車廠的購併,往往是由於自身條件不足,希望透過購併具有互補性質的車廠,以強化自身的品牌與產品競爭力。舉例來說,BMW在企圖進軍SUV市場時,便透過購併英國的Rover集團,取得Land Rover在越野車上的研究資料,強化其自身在這方面的不足,後續才成功的開發了BMW X5。而先前Daimler Benz與Chrysler的合併案,也是在類似的情況下達成的;一方面Daimler Benz希望獲得北美地區的行銷通路,另一方面,Chrysler則希望獲得賓士在汽車科技與工藝,乃至於產品開發的相關技術,雙方才一拍即合的進行合作。

最近卅年之間,全球汽車工業一直是分分合合,汽車公司的購併或合併,並不表示未來就一定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只要在交易當時,雙方都能夠認可這樣的合作對未來發展有幫助,汽車的合併或購併便是水到渠成。至於未來會不會分手、會不會反目成仇,則往往是另一回事情。

話說回來,李書福購併Volvo後,事實上仍然保留瑞典方面獨立的品牌經營,對Volvo來說,吉利的入主,事實上解決了該公司的財務問題,而高額舉債購併Volvo的吉利集團,更有機會透過擁有Volvo,深入的瞭解汽車從發想、研發、設計、試做乃至於量產的各個環結,對於吉利汽車發展自主汽車工業,事實上有著相當大的助益。

其實,1986年,李書福創立公司時,吉利原本只不過是一個生產冰箱零件的小公司而已,經過八年,吉利於1994年開始製造機車,1997年更投入汽車的生產。對大多數的台灣消費者來說,吉利汽車只不過是一個大陸「山寨車」的一個汽車公司,但吉利卻在2009年購併了澳洲的DSI變速箱廠,引進了最新的變速箱生產線,以滿足其自主品牌開發與生產的需求。在購併了Volvo之後,吉利更有機會藉由Volvo走向全世界。

許多台灣的閱聽大眾,在獲知Volvo被吉利所購併後,多半會擔心Volvo會不會變得「山寨化」。但事實上,雙方面的合作,其實是各取所需。Volvo需要中國的市場規模,而吉利需要Volvo在安全、性能、設計上的大力奧援。從汽車業的角度來看,與其說Volvo會變得中國化,不如說Volvo會帶領吉利走出國門,向世界進軍。至於會走到那裡,又會有什麼樣的成績,更值得社會大眾拭目以待。

(本文見刊於汽車周刊www.autoweek.com.tw第12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