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笨蛋!問題在教育! 技職教育斷層 基層技師難尋

很多人都覺得車商在經營的時候,服務是最重要的一環,而構成車商服務的關鍵,就在於汽車的售後服務體系。然而,近幾年來,車商卻面臨找不到基層技師的問題,對於積極想提升服務的車商來說,無疑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有不少車商在私下聊天時會透露,近幾年來,隨著規模的擴大,在應徵新人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年輕人不願意進入汽修業,總認為那是俗稱的「黑手」,即使車商提升了薪資與福利,但願意投入汽修業的年輕人仍然很少。

業者表示,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年輕人對於汽修業這類技術密集、勞力密集的工作,越來越排斥,往往寧願從事薪資較少的服務業,也不願投入汽修業,認為汽修業又髒、又累。

很多車商私下都認為,這是台灣技職教育的問題,隨著廣設大學開始,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選擇技職體系,而改念傳統高中,走向大學教育。而當學生大學畢業之後,就更不願意從事技職體系的工作內容。

就像最近在媒體上相當熱門的Lativ事件,廠商認為台灣的成衣產業不能符合該公司發展的趨勢,於是不再強調「Made in Taiwan」。其實這些都是同樣的問題,其根源都在於教育。

台灣的教育體系相當複雜,基本上承襲了由中國大陸來的美式教育體系,以及由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技職教育體系。其中,美式教育體系走的是所謂的「菁英」模式,在大學以前不分科系,以通識教育為主。而技職教育則是日本學自德國的系統,著重社會分工與專業。

在台灣廣設大學之前,這兩個體系在台灣社會很明確的構成了社會制度的分工。由技職體系構成所謂社會的藍領階層,而大學畢業的所謂「菁英」則通常在出社會之後,以白領階級為主。

當然,這樣的社會分工並不合理,藍領就似乎變成理所當然的中低收入階層。在這樣的前提下,咱們偉大英明的政府試圖透過教育改革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但結果卻是增設了大量的大學,將大多數的年輕學子吸引過去,導致技職教育體系的崩潰。

在此同時,社會對於「大學培育菁英」這樣的概念仍然根深蒂固,隨著大學畢業生的增加,年輕學子並沒有在良莠不齊的大學裡真正學習到一技之長,但卻認為自己好歹也是大學畢業,對於那些藍領階級的工作,根本連正眼都不會瞧一眼。使得社會上的工作供需失衡。一方面大學畢業生供過於求,但類似像汽車服務體系之類的工作,則飽受徵不到人的困擾。

或許有人會問,不是有許多車商很早就進行了所謂的「建教合作」,或是類似勞工局的職訓班之類的機構,也理應能夠解決這方面問題。但事實上,從實際的供需層面來看,不管建教合作也好、職訓局的訓練班也罷,都並不能滿足國內各家車商以及民營汽修業者的實際人力需求。

再加上個人對於相關工作的領悟力以及投入程度,能夠滿足車商對於汽車售後服務高水準要求的技師人才,就更是少之又少。未來隨著老成凋零,新血又難以補上的情況下,想要在台灣求得更好的汽車售後服務,將會越來越困難,甚至逐漸變成如同「緣木求魚」的局面。

事實上,依照德國或日本教育體系的分工,雖說技職教育與大學教育同樣也是藍領與白領的分野,但學生在兩套系統畢業後的出路與待遇,卻不見得會有太大的差異。

在美國或歐洲國家,消費者要回廠進行車輛的保養或維修,並不像台灣或日本那樣方便,只要隨著想到,就可以開車愛車回廠。消費者往往要事先向服務廠預約,待服務廠有空的時候,才能夠獲得相關的服務。相對而論,消費者也往往要支付不斐的代價,才能夠享有與台灣相同的服務內容。

與此相對的,他們技師的薪資,也往往是相當高昂的。所以在美國,在自己家裡為愛車換機油、簡易維修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或是加油站往往也有抽油機等設備,供消費者自己DIY保養,目的就是為了節省用車的支出與開銷。

許多業者均表示,其實台灣現今汽車服務體系應該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優異,不僅服務內容多元,服務價格也相對合理許多。

看看現況,或許在短期之內,國內各家車商都還能夠維持現有水準的服務內容。然而,如果台灣現今的教育制度仍然是忽略技職體系,那麼,在可以想見的未來,台灣不僅新車售價會越來越高,相對的,車商為了要解決人力不足問題,只能提高現有技師的待遇水準。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車輛的售後服務所要付出的代價也會逐漸水漲船高。到頭來,最倒楣的還是消費者。

在馬政府進入第二任的任期,行政院長也換成了財經背景出身的陳沖之際;在政府官員能夠認知台灣社會不管教育、產業、社會都已經有了很多的問題之前,長期來看,台灣的汽車產業未來前景,實在堪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