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笨蛋!問題在基礎工業!

相信很多台灣的民眾都曾經聽過這樣的論調:「台灣之所以沒有自己的汽車工業,原因就是政府太過保護某公司,而某公司又太不爭氣」,姑且不論這樣的論調正確與否,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情是,支撐汽車工業的基礎,是包括冶金、石油、化學、電力、機械等,而這些,正是台灣長久以來最缺乏的一環。

什麼叫做基礎工業?簡單的說,就是生產基本生產資料的工業,也就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原材料、動力和技術裝備的工業部門。或者說是為裝備重工業自身的重工業部門。如果用汽車產業來說,構成汽車的要件,包括冶金、塑膠、電子、材料、機械等不同的工業,就可以說是汽車工業的基礎工業。

台灣的汽車產業,自民國42年裕隆汽車成立以來,迄今已經有一個甲子的歷史了,相對於八零年代才起步的韓國汽車業,可以說起步的很早。照理來說,台灣汽車產業既然較早起步,那麼,理應較韓國有著更好的發展。

如果有人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那麼只能說太天真了。從民國36年台灣光復以來,台灣的工業基礎幾乎等於零,台灣在日據時期除少數公共建設外,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工業的一個地區。民國42年裕隆成立,憑藉的是創辦人嚴慶齡曾經在大陸擁有紡織廠的基礎,在此之前,不管是台灣或是大陸,都完全沒有汽車產業的基礎與經驗。

換句話說,台灣所謂的汽車產業,是完全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真正的從零開始。

如前所述,台灣的基礎工業,一直要到1960年代末期陸續展開的「十大建設」,才陸續成形。包括了1975年才開始建廠的中船高雄總廠、中鋼的大煉鋼廠、中油高雄煉油總廠等。換句話說,如果用中鋼建廠第一階段完工的1975年來計算,在此之前的22年間,台灣幾乎是完全沒有基礎工業可言的。

相較之下,韓國最早的重工業集團現代集團,創辦人鄭周永於1947年便創立了集團旗下最早的營造業,1967年,現代汽車成立、1973年,現代集團成立重工、1976年成立現代造船。在這樣的比較之下,可以發現,台灣並沒有較韓國有著更多的優勢。

然而,不一樣的是,當台灣在發展十大建設之際,汽車工業並沒有等同受到政府的重視,而在韓國,卻幾乎是傾國家之力,協助現代汽車、重工等發展,在此同時,由於韓國是以傾國之力投入重工業的發展,包括了冶金、造船、材料、石化等領域,韓國從1980年代開始,便逐漸拉開了與台灣之間的差距。

而這時候的台灣在做什麼呢?1980年代的台灣,由於輕工業如紡織、玩具等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台灣國際貿易的熱潮,全民包括政府都陷入了「經濟起飛」的熱潮之中。也由於輕工業的門檻低,帶動了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

至於基礎工業?見鬼去吧,別的不說,就拿車子用的鈑件來說,19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國內有車廠採用中鋼鋼材所製造的鈑件,該款車型大概便成為有史以來因為鈑件生鏽問題,被使用者「問候」最多的車型。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方面是由於鍍鋅的防鏽層技術不及格,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鋼材本身的含碳量稍高,容易因為吸收空氣中的水份而氧化。

好不容易到了廿一世紀,台灣汽車產業終於認知道自己應該發展汽車工業、發展自有品牌,但以台灣現有的基礎工業水準來看,想發展汽車工業猶如緣木求魚。為什麼?舉例來說,汽車工業必須的幾個條件,包括能源、冶金、電子等,現今幾乎都做不到自給自足,更遑論針對技術的改進。

就說這兩年在台灣很夯的電動車好了,關鍵的電動機倒是可以自給自足,鋰離子電池的生產也大致沒問題,就連電動車的控制中樞都有台資企業可以供應。然而,台灣本身並沒有原料,再加上現有生產鋰離子電池的技術,其實並不見得擁有完全的專利甚至改進的能力,長遠來看,並不見得是好事。

而台灣一直引以為傲的車用電子產業,實際上打進國際性車廠的供應鏈又有多少?相信只要是汽車相關產業的人,都可以很輕鬆探聽到消息。更別說針對引擎本身的開發、改進、研發,就連引擎的關鍵零組件,諸如曲軸、凸輪軸等,都不見得能夠在台灣自主供應;更遑論較為複雜的變速箱、引擎管理系統、線傳技術等。這些看上去亮眼無比的技術,背後無不是有著堅強的基礎工業做為支撐。

延續上期談的教育問題,問題甚至可以深究到台灣學術界對於基礎科學的輕視與不作為。諸如材料科學、應用化學、電機、機械等架構基礎工業的學科,在社會急功近利的趨勢下,成為台灣學術界最不討喜的學科。不討喜的理由更簡單,因為學生在畢業後,很難在社會上找到學以致用的工作,讓社會投入的教育成本變成白費。

台灣的汽車產業想要轉型成「汽車工業」之前,構築汽車的基礎工業,才是問題的關鍵。在日前裕隆集團舉行的年度記者會中,該集團宣稱自今年起,每年將投入新台幣100億元進行研發。這樣的決心很好,也頗有「亡羊補牢」的感覺。然而,站在汽車產業長遠發展的立場來看,政府單位更應該做的,是正視台灣產業發展,與基礎工業的堅實與否息息相關,進而透過產、官、學等多方面的合作,強化自身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才是台灣在未來的世界上立足的根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