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從上海車展看台灣汽車產業發展

國際車壇最近的焦點,就在於現正於上海舉行的上海國際車展。眾所週知,中國大陸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因此,在這次的上海車展中,不僅吸引了全球2千餘家成車廠與零組件廠商參展,同時,依照大會所公布的資料顯示,在這次上海車展中,全球首次發表的車款更高達75輛。其中,由跨國公司所發表的車輛達19輛,而中國大陸車廠發表達也達56輛。

相較於近兩年的日內瓦、東京、法蘭克福與北美車展,中國大陸的上海或北京車展,不管在規模或是參展車輛的重要性,都已然成為每年最重要的車展之一,相形之下,隨著北美車市的衰退,每年一月的底特律北美車展或是四月的紐約車展,都已然為中國車展所取代。

這對於中國大陸這個全球汽車工業的後起之秀,無疑的是一種鼓舞,事實上,從近年的上海與北京車展看來,全球的跨國汽車集團,對於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不僅在中國車展發表全新車款,同時,更針對中國市場發表量身打造的車型,以期能夠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裡搶得市場先機。

當然,台灣剛起步的自主品牌與台廠轉投資成立的車廠,自也不會在這場盛會中缺席,包括去年底剛剛掛牌成立的東風裕隆,便在這次的上海車展中,展出了包括納智捷SUV、MPV、CEO等車型,更重要的是,該公司還展出了電動概念房車Luxgen Neora,率先於上海車展中,將可望於今年底到明年左右上市的房車,以電動概念車的方式曝光。

另一方面,中華汽車轉投資的東南汽車與福建戴姆勒汽車,也都分別在上海車展中推出全新車款,吸引目光焦點。

綜觀整個上海車展的會場,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的焦點,除了跨國車廠的全新車輛外,中國大陸自主品牌的發展,更透過各家車廠的努力推陳出新,以及購併外國車廠與零組件廠等方式,逐漸有了與國際大廠較勁的實力。相較之下,台灣的汽車自主品牌就顯得起步稍嫌晚了點。在大陸自主品牌逐漸在中國車市中佔有難以取代的一席之地後,未來台灣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將面臨更多的艱辛與挑戰。

雖說如此,但在上海車展中,我們也看到了台灣的自主設計公司與零組件業者的大放異采。台灣最大的自主汽車設計公司創意庫,繼去年在北京車展推出概念車後,在這次上海車展中,與國內的IT業者台達電、緯創、佳世達合作,再度推出名為「AVANT GT」的電動概念車。在這款車型上,我們看到了成熟的設計與成功結合車用電子的實際成績。事實上,創意庫近年來也接下了不少大陸自主車廠的汽車設計案,在國際上已然卓然成家。

其實,台灣雖然在成車廠方面,受到市場胃納量的限制,難以在短期內與中國大陸甚至是跨國車廠競爭,但汽車的零組件卻相當具有競爭力。依經濟部的統計,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的產值在2006年便已超過1497億元台幣,去(2010)年,產值更突破2100億元,其中更有超過七成五以上是外銷出口。而汽車電子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經濟部預估,到2015年,台灣車用電子產業的產值將可達3000億元台幣以上。而許多國內汽車零組件大廠,更已然打入跨國車廠的全球供應鏈,提供最優質的產品。

在本月12日,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暨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開幕時,行政院長吳敦義便指出,兩岸簽署ECFA後,今年車用零配件和電子產品出口至中國大陸的進口關稅降至5%,明年起就是零關稅,這對於國內的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業者來說,都有著相當大的正面助益。與其相較,並未列入ECFA早收清單的汽車成車業,自然在競爭力上就略遜一籌。

事實上,不管是傳統的汽車零組件,如車輛的輪圈、大燈、塑膠部品,或是車子電子部件,如導航、通訊、資訊等相關部件,台灣都已然有相當多的車廠卓然有成,譬如股票上市公司的東陽、堤維西、大億等業者,都已經紛紛打入國際車廠的全球供應鏈。

隨著中國大陸車市的蓬勃發展,台灣汽車零組件業者在ECFA的加持下,自然有著相當大的發展空間,除去部份已然西進中國設廠的業者外,台廠外銷大陸的比例也可望大幅成長。在ECFA的加持下,國內零組件大廠更紛紛搶攻汽車售後維修與整車代工市場,預計今年整體零組件業的產值將可望突破2500億元大關。

而車用電子產業更是未來台灣汽車零組件業的發展方向,包括健生、敦揚、怡利等多家公司的產品,目前已然獲通用、克萊斯勒、賓士、BMW、本田等跨國車廠的肯定,台灣車用電子更成為全球結合電子、資訊、通訊導入的重鎮,不僅在東亞地區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放眼全球,台灣車用電子產業都算得上是佼佼者。

另外,在全球發展電動車之際,台灣的電動車相關零組件,更已然站穩了全球電動車產業的最前沿,不管是電池大廠能元科技、電動機大廠富田等,都在國際電動車產業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也有台灣業者指出,在電動車的關鍵零組件中,台廠可以占有二到三成左右的比例,而動力傳動等相關系統中,台廠更可望占有五成左右。這一切都顯示台灣的汽車零組件產業,不僅是在東亞地區已然成為不可輕忽的一股力量,未來,更可望在全球的汽車產業之中,扮演更為吃重的角色。

平心而論,台灣發展成車自主品牌的路,由於起步的時間較晚,再加上台灣本土並不具有足夠的市場規模,的確會較現有的其他車廠更辛苦,然而,隨著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與車用電子產業的長足發展,台灣擁有較其他國家更高的起點,只要能夠妥善運用,再加上市場的配合,相信台灣的自主品牌將有著更好的明天。

(本文見刊於汽車周刊www.autoweek.com.tw第125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